省考
当前位置:

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10个申论热点

2019-12-06 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,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。”敦风化俗,久久为功,只要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,不仅能够改变陈规陋习,更能塑造农民精神风貌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
 

热点四:网络游戏沉迷

 

■ 热点概述

网络游戏业发展迅速,带来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、过度消费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。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布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》,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角度入手,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治理思路。

当前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游戏借助智能手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游戏企业赚的盆满钵满,但忽视自身社会责任却是普遍现象,尤其是缺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。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,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,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,提醒我们: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,刻不容缓,整个社会都必须重视起来。

 

■ 热点透析

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关系每一个家庭的福祉,也关系国家的未来。客观来说,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上,相关企业难辞其咎。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,专门研发门槛低、互动性强、诱惑多的游戏,把少年儿童培养成“忠实玩家”。一些网络游戏缺乏必要的防沉迷机制,更是通过“算法推荐”“奖赏反馈”等成瘾机制,让青少年“根本停不下来”。更有甚者,少数网络游戏通过色情、血腥、暴力、赌博等有害内容,腐蚀引诱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。根除这些乱象,既要有坚定的治理决心,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。

早在2017年,多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》,并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了集中整治。但随着网络游戏类型越来越多元化,题材、内容、玩法层出不穷,治理也必须不断升级。此次出台的意见,提出了“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”“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” “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”等六个方面的举措,侧重于从制度层面来强化监督管理,目的就在于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规范网络游戏的使用。

应当看到,网络游戏绝非洪水猛兽,合理使用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区分,确立其适合的年龄段用户。今年7月份,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发挥主流媒体监督职能,发出了首个“游戏适龄提示”的倡议,并建立了适龄提示体系标准。截至目前,腾讯等33家企业已积极参与。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方案,将“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”纳入了管理机制,体现了中国在游戏管理上的创新和智慧,公众对适龄提示向更广范围推进也报以了更为热切期待。

来自管理部门、媒体和行业的努力固然重要,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顽疾,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能丢失。不可否认,近两年来,已有游戏企业在游戏时间管理、游戏消费管理、实名信息校验和适龄分级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实践,甚至喊出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永远没有终点的口号,但终归是凤毛麟角。而今,通知的发布,要求游戏企业必须头脑清醒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既要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,也要为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。


热点公民道德建设

■ 热点概述

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,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、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,正是时代所向、大势所趋。
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,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、重点任务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、推动道德实践养成、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、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和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,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新情况,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,不仅有助于形成崇尚英雄、尊重模范、学习先进的社会风尚,而且可以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筋健骨、凝心聚力。

 

■ 热点透析

对道德文明的不懈追求,贯穿于我们党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全程。从2001年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颁布以来,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,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,立根塑魂、正本清源,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,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从“时代模范”到“最美奋斗者”,从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到“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” ……一串串闪亮的名字,一个个光荣的事迹,促使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,人民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、文明素养不断提高,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。

历史浩浩汤汤,时代风云变幻,世情国情党情在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一方面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已经深入人心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,正能量更蓬勃、主旋律更高昂;另一方面,互联网成为道德建设的最大变量,网络空间污蔑诋毁英雄、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偶有发生,损害国家尊严、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不时冒头。在此背景下,纵观《纲要》,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观点、新实践、新经验,也标定了全社会的精神航道,更树起了新时代的道德风向标。

道德建设需要制度设计,更需要有效治理。倘若不加落实,再完美的文明愿景也只能沦为一种“道德的想象”。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,就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大力夯实基层基础,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。在这几个方面着力下功夫,引导人们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,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、艰巨而复杂的任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,加强思想道德建设,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,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、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。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要求,把握规律、积极创新,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,就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促进社会全面进步、人的全面发展。

 

热点聚焦校园欺凌

■ 热点概述

正在热映的电影《少年的你》聚焦校园欺凌话题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尤其是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、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,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,直击人心。在揪心痛心之余,也让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。

相比较影视作品中的剧情,现实发生的案件往往更为残酷和触目惊心。这其中,给舆论带来强烈震惊的莫过于2015年留美学生暴力群殴折磨同伴长达5个小时,最终两名主犯被美国检方判处终身监禁。而最近大连发生的一起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,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行为的讨论。每一起暴力案件见诸舆论,总是令人痛心。

 

■ 热点透析

校园欺凌和暴力绝非个案。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,每年约有2.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。据最高检今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,2018年以来,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,起诉5750人。数据不会骗人,可这只是冰山一角,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,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,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。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,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。

围绕校园欺凌的治理,早在2016年,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《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》,从有效预防、依法处置、形成合力三个方面,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。近年来,各地也开展了多回合、多形式的专项整治。应该说,校园欺凌多发的态势总体得到了遏制,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。原因何在?一方面校园欺凌的法律规范空白,导致惩处机制缺乏震慑力;另一方面预防、干预、救济机制不到位,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。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  • 3
  •  
  • 4
  •  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
立即咨询

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

免费网课

面授班级

    历年真题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