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考
当前位置:

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10个申论热点

2019-12-06 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热点国家治理现代化

■ 热点概述
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,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。与此同时,上海一个基层社区的“小会”也耐人寻味——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内,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热烈地进行,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这一幕,并称赞说,“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”。
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议题。上海基层社区的这个小会,体现的正是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治理的过程。这说明,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,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,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,我们每个人都是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、推动者。

 

■ 热点透析

实际上,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,一字之变,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“管理”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,而“治理”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,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,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。“治理”理念的提出,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,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、激发社会活力,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。

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治理好,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,这就要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,广泛听取民声、汇聚民意。比如最近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及其说明全文公布,征求社会各界意见。再比如,2017年《快递条例(草案)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一名来自山西运城的快递小哥被邀请进中南海,为快递业发展建言献策,体现了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。现在,重大法律法规出台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,已经成为通行做法;重大决策部署前,通过民主恳谈、民主协商等多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,也已经成为惯例。这些做法,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、遇事多商量、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,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曾有城市环境卫生治理者感言,“千人丢,一人捡,如何能保持城市干净?”这其实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治理智慧:现代社会,只有让更多人参与社会治理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提升治理效率。当我们每个网友都能抵制谣言,网络空间自会天朗气清;当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,垃圾治理自然会更加有效。当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表达和反映,就能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发挥出来。

事实上,“参与”也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的关键词之一。社会治理,要求“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”;基层治理,强调“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”;繁荣文化,明确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”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,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,管理经济文化事业,管理社会事务,就能充分释放社会活力、形成强大治理合力,助力实现良政善治。

我们每个人都是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,期待你我共同努力!

 

热点爱国主义教育

■ 热点概述

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、最持久的情感。新时代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振奋民族精神、凝聚全民族力量?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》深入阐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、总体要求、基本内容,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。

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,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。走出战争年代的捐躯赴国难,新中国成立以来,爱国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激扬亿万人民不懈奋斗。为国防科技鞠躬尽瘁的钱学森、邓稼先等“两弹一星”元勋,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夫妇,牺牲在脱贫一线的黄文秀等年轻干部……无数人心怀对祖国的大爱,将一腔热诚化作自觉行动,推动这个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、强起来的转变。

■ 热点透析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也是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之年,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,以中央名义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可谓正当其时。当前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,但与此同时,面临的风险挑战、险关阻碍不容忽视。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,还是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样,抑或是分裂势力兴风作浪,凡此种种,都需要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来凝聚共识、振奋精神、汇聚力量。

前段时间,“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叫‘阿中’”刷爆网络,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,用他们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爱国之情,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也是年轻人最大的共识。但不可否认,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在一些领域、一些地区还存在薄弱环节,尤其是在多元社会价值的影响下,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年轻人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。无论哪个年代、哪个国家,爱国主义都是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。我们的教育,决不能培养出“长着中国脸、没有中国心、缺少中国情”的年轻人。

正所谓浇花浇根、育人育心,爱国主义教育绝非可有可无,而是年轻人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。从国家角度来看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,需要一代代年轻人为之奋斗,唯有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,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而从个人角度来看,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,根永远扎在土里,失去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滋养,就会造成精神上迷茫、认同上混乱、价值上偏差、行为上失序。此次出台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,把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”作为着眼点,以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”作为着力点,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年轻人心底都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。

新中国成立70年庆典前夕,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夺取世界杯冠军,这一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的样本,振奋了全国人民。今天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拥有了更为丰富的载体、更为多样的资源、更为扎实的举措,爱国主义这颗种子,必将在更多年轻人心中长成参天大树。

 

热点三:农村陈规陋习

■ 热点概述

“拿不出高额的彩礼钱,致使儿子迟迟结不了婚”,“有丁点事都要办个酒席,收些人情钱”……近日,人民日报记者深入部分农村地区,专题调研农村移风易俗的有关情况。记者发现,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经认识到,推进移风易俗,眼下看,每家都是受益者;长远看,子孙们更是受益者。

“风俗,天下之大事也”。但是一些乡村存在的陈规陋习,为害不浅。比如,天价彩礼导致一些适婚家庭债台高筑,酒席泛滥让人情债不堪重负,“白色消费”造成极大浪费,这无不说明:那些陈规陋习真该改改了,早改早好。


■ 热点透析

“我到过一些贫困地区,温饱解决了,但红白喜事花钱太多,搞一个婚礼花多少万,一下子又返贫了。希望你们通过乡规民约,倡导移风易俗,给大家减负。”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曾这样对农民说过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也明确指出,要遏制大操大办、相互攀比、“天价彩礼”、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。一言以蔽之,移风易俗,利国利民,众望所归。

既然是陈规陋习,就说明那些“规”那些“习”存续时间已久,有着较为顽固的生命力,很难一下子改变和消除。但是,只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开展专项文明行动,特别是找到切入口,运用好点子,抓住关键处,就能事半功倍。

什么是切入口?从面子入手。“宁荒一年田,不丢人情场”,农村是熟人社会模式,面子大于天。结婚索要“天价彩礼”,要的是面子;离土又离乡的年轻人返乡大办丧事,办的也是一个面子;有人办酒席,邀请了就得去,去了就得上礼,为的还是面子。爱面子,顾面子,讲面子,并非全是坏事,也是中国人重“礼节”的写照。但受陈规陋习拘束,被歪风邪气“绑架”,以至硬撑面子,甚至因此返贫,则就必改不可了。

破除这种不健康的面子观,既需要相关部门引导,也需要家庭成员提升认知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在不断变化,从家长的“要少了会遭笑话”,到年轻人“多要了会被笑话”,再到最后“彩礼多少无所谓,不要都行”,看似是小家庭内对彩礼的探讨,但展现的是时代的进步。如果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新观念,接纳新时尚,那么那些陈规陋习在农村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。

改变陈规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一种手段。但是,只要更紧密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,更巧妙切中农民群众思想实际,找准工作载体抓手,深化文明素质教育,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和舆论监督,因地制宜,该规范的规范,该引导的引导,就能逐渐显现效果。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  • 3
  •  
  • 4
  •  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
立即咨询

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

免费网课

面授班级

    历年真题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