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业编制
当前位置:

学访习近平“三农”思想的浙江实践

2018-07-04 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2017年10月18日,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,村民早早聚集到村委大院电视机旁,当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说出“要建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”,村民们顿时激动起来:“总书记说‘三治合一’了!”

我们当然不好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“三治合一”一定起源于岳风村,但岳风村的实践是习近平“三农”思想在浙江根植人心结出的硕果,则是毫无疑义的。

伍:创客

“最忆门前镜湖水”。5月11日,浦江县前吴乡,清澈湖水缓缓流淌。沿着湖边的木栈道一字排开的高端民宿就有13家,大长条桌临湖而置,家人朋友在此,喝上一杯龙井,尝一下当地特色小吃,弥漫着优美的湖滨慢生活情调。

说起民宿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就是名字比农家乐好听点,接待水平差不多,但在浙江,这样的观念已经过时。

前吴乡民宿主人大部分都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。“他们懂得城市消费需求,善于推广和营销,又有品味,懂得创新,对于业态的引领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浙江省农办综合调研处副调研员庞伟说。

如今,前吴乡的民宿一到节假日,常常一房难求,浦江县县长丁政告诉记者:浦江旅游收入从17亿元增加到92亿元,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。

不光是民宿,传统农业也有不少新面孔。孙灵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,2014年放弃高薪职位回到老家永康市干起了农业。现在,藏红花基地占地500多亩,还带动了周边186个农户。

而现在,像孙灵娟这样高学历,具有新思维、新技术,敢闯敢拼的新农人,在浙江被称为“农创客”,他们活跃在之江大地上,为浙江“三农”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。目前,浙江“农创客”已超过1600多名,其中80后占88%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6%。义乌市副市长董士虎认为,这些年轻的“农创客”,用生动的实践赋予浙江现代农业一种蓬勃的朝气,催生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农创故事。

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。但,谁来为他们提供社会化服务呢?浙江省早在2006年,就在农村开启了“三位一体”改革,就是为了建立为农服务体系。十多年来,从低层次的“小合作”,走向高层次的“大联合”,只要农业经营主体有需求,就能享受从生产、供销到信用的全方位服务。如今,浙江已构建成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“农合联”组织。

为鼓励他们创业,浙江省出台政策,搭建平台,让他们无须忧心水、路、电等基础设施问题;要流转土地,政府构建了县、乡、村三级服务体系,不必一家一户跟农户交涉;像粮食的全程机械化、病虫害的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,也十分便捷;若要充电培训,从高端的农业MBA到各类培训,只需照着菜单打勾即可……2016年底,浙江还成立了“农创客”发展联合会。

除了这支创业大军外,现在,活跃在浙江“三农”领域的,还有众多的工商资本,他们瞄准了三产新业态,也培育了一大批“新型农民”。

为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,浙江省在用地问题上“绞尽脑汁”进行探索。嘉善县下辖的大云镇,是全县面积最小的镇,相对来说用地也最紧张。2016年,县里推出“飞地抱团”项目,简而言之,就是将各个村腾退“低小散”企业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流转,再把每年分配给各个镇、村的用地指标统一归集后,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块,统筹布局“两创中心”建起园区。

大云镇党委书记王枕旦兴奋地告诉记者,“飞地抱团”项目可谓一石多鸟,首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问题,第二保障了土地空间和指标,第三为后续引进高质量的好项目创造了条件。

今天的浙江,已经很难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来界定什么叫农民,但种种现象都在强化一个事实:在新业态的融合下,农民的职业属性不断强化,而且变得越来越专业、时尚,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。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  • 3
  •  
  • 4
  •  
  • 5
  •  
  • 6
  •  
  • 7
  •  
  • 8
  •  
  • 9
  •  
  • 10
  •  
  • 11
  •  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
立即咨询

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

免费网课

面授班级

    历年真题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