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业编制
当前位置:

学访习近平“三农”思想的浙江实践

2018-07-04 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今年2月刚履新金华市委书记的陈龙,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,如何根据金华市的资源禀赋、历史文化、经济发展特色,在激烈的“美丽乡村”竞争格局中,彰显自己的个性,突出差异化优势。

陈龙此前长期从事“三农”工作,在与省内丽水、湖州、杭州、宁波等地进行了全面对比和分析后,他提出了“和美乡村”的定位。

“和美乡村与美丽乡村,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内涵不一,要求更高,注重内在美、全域美、全面美,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,将作为金华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载体。”让陈龙感到有基础的是,十多年来,通过狠抓配套设施和综合发展,金华乡村的“颜值”和产值都在不断提升。

在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金溪村,记者看见一座粉墙画壁、修竹芊芊的院落,远远望去还以为是私人别墅。走近才发现,居然是一座猪场。猪场老板倪洪根告诉记者,猪场存栏500头生猪,配套建设沼气池、干湿分离机、污水处理设施等,真正做到了零排放。

和美乡村也好,美丽乡村也罢,说的都是如何美上更美,美上加和,但如果没有15年前的“千万工程”,哪里有今天和美乡村与美丽乡村的竞争或升级?

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。彼时的浙江农村,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,群众揶揄,走在浙江农村,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。

城与乡,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。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对关系。2004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同志就提出,“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。”

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,如何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是一个重要课题。发轫于2003年的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示范。

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、被习近平同志称为“省级农民”的顾益康回忆说,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,看到一个村环境很好。习近平同志问,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?

顾益康如实告知:不多。据省农办摸排,当时浙江仅有4000个村庄环境较好,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。

差到啥程度?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、绍兴等地,农民有了钱,纷纷盖起小别墅,可家里现代化,屋外脏乱差,垃圾靠风吹,污水靠蒸发,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,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。

习近平同志一路听,一路看,一路思考。2003年6月,一项名为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的工程,在浙江拉开帷幕。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: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,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,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。

想致富,先修路。2003年,浙江启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,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通乡通村及农村联网公路,公里数平均年增长30%。

那5年里,从通村公路,到村内的道路硬化,从垃圾收集,到卫生改厕,从河沟清淤,再到村庄绿化,“千万工程”就像大合唱,全面彻底解决村庄环境卫生。习近平同志亲自抓,亲自部署,每年召开现场会,为了鼓励各地创新争优,会议地点下放到县,哪里做得好,就往哪里开。《农民日报》2005年11月21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,以《习近平书记和他的三次现场会》为题进行了报道。

“从省里到地市,再到县里,都是‘一把手’抓‘千万工程’,这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惯例。尽管每年布置的工作有所侧重,但一直以来,决心不变、主题不变,5年便完成了初步目标。”顾益康回忆说,起初,对“一把手”亲自抓,许多人也不解,可正是由于这股恒心和魄力,让浙江农村环境整治形成破竹之势。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  • 3
  •  
  • 4
  •  
  • 5
  •  
  • 6
  •  
  • 7
  •  
  • 8
  •  
  • 9
  •  
  • 10
  •  
  • 11
  •  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
立即咨询

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

免费网课

面授班级

    历年真题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