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前3个月,他在《务必执政为民重“三农”》中写道:“目前,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一千美元,我省已接近三千美元,工业化、城市化呈进一步加速的趋势,这既是一个有利于‘三农’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,也是一个容易忽视‘三农’利益、导致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。”
今天听来,这是多么熟悉的话语,多么睿智的论断!但对当时的浙江,这无异是当头棒喝,是一种发展观的革命,是重农强农富农的宣言!尽管时光荏苒,但习近平同志的这一“三农”新思想,一直指引着浙江“三农”蹄疾步稳。自此,在浙江,无论是沿海,还是平原,或是山区,“三农”始终是重中之重,是精力、财力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,而这,不能不说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率先垂范密切相关。
在浙江抓“三农”工作,习近平同志不仅有理论,更有实践;不仅跟中高级干部讲,还一竿子插到底,直接向基层干部宣讲,把“三农”工作做得既高屋建瓴又落实落细。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72岁的村民陈新祖至今还记得2006年1月4日的情景。“习书记进来的时候,我正好站在门边,他走过来第一个就和我握手。”陈新祖说。
不过,陈新祖怎么也不会料到当天下午发生的事:习近平同志就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”向海盐县160多位村党支部书记和县、乡镇负责人作专题宣讲。时任于城镇党委书记金爱明当时的第一反应是:“这可不得了了,省委书记给村支书开会讲新农村建设。”
今天,沿着草蛇灰线回到过去,我们恍然发现,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,着眼于古老民族“两个百年”复兴征程的雄图伟略就在思考、探索。
而这,不能不提到著名的“八八战略”。2003年7月10日,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,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指引浙江未来改革发展的“八八战略”。
关于“八八战略”,习近平同志曾这样阐述:第一个“八”所指的“八个优势”,并非单纯指已经体现出来的优势,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,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。第二个“八”则是指八个方面的举措,是针对进一步发挥、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,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、再上新台阶。
“八八战略”体现了“经济优等生”的浙江对自己未来方向的思考与探索,更体现了决策者对发展大局的责任与担当。
“八八战略”核心要义离不开习近平“三农”思想方略。谈及“八八战略”,习近平同志不止一次讲到,浙江改革开放以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,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始终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不脱离农业抓工业化,不脱离“三农”抓城市化。
从“八八战略”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揽全局、架梁立柱的宏图大略,成为小到一个省、大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。
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认为,浙江这些年的改革发展,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;浙江今后的发展,也必须深学笃用,争当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。
承接“八八战略”,对应乡村振兴。省长袁家军表示,浙江将从更深层次、更宽领域对待“三农”问题、认识乡村振兴,从全方位来统筹谋划、协调推进。
“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、创建生态省、推动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三大举措,这对浙江的‘三农’发展,可谓是定海神针!”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说。这位分管“三农”的副省长,是农田水利科班出身,此前长期在水利、海洋渔业等部门工作,他说,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出,正式开启了浙江“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”的新阶段。
从西子湖到中南海,习近平“三农”思想日渐丰盈,臻至升华。
2013年12月,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: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相关推荐